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佛学基础

     同行就是同修,指同在一处,或修同一法门,或依随同一位师父,或有共同的信仰、共同的思想等。同行的要求标准,如以出家僧团即是“六和敬”—身和同住、口和、意和同悦、利和同均、戒和同行、见和同解。至于...深信乐,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。法身属于真身,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。  (二)佛德—成就佛果的诸佛具足十力、四所畏、十八不共法、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、神通自在等德相,综言之即是智、断、恩三德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17023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三辑)

    ,成为诤论的根源。  因此禅宗云“不立文字”,非全不用文字之义,是知文字的束缚害人,不肯受其限制的意思。  所谓“内心虽不违实法,而随世界人共传是语故”。“除世邪见,顺俗”,即虽于一切法空有所有,却仍以名字相称言“离诸戏论”。  无为法  是诤法  断除我、法二执  非因缘生灭  倚  如圆觉经说 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 有何可?  佛元二五四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夜 沙门 净元 于圆觉寺 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370238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三)

    为“和合众”。若论“事和”,那就是“身和(P343)同住、口和、意和同悦、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利和同均”的这六和。“理和”就是同断烦恼,同证圣果的圣人。  佛是教主,法是主义,僧是传教的人。然而...贪欲,就是不正当的贪欲。  (2)瞋:瞋是瞋恚,就是义理的瞋怒。  (3)痴:痴是愚痴,就是知识的盲动。  (4)慢:慢是高慢,就是轻慢人的我慢。  (5)疑:疑是疑惑,就是理智的疑惑。  (6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57043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五)

    460)  (2)伦理问题——我一家之吵不宁,彼广州各家与也,彼各省各家与也,彼伦教与也,彼巴黎与也;虽然,一家如此,十家百家千家乃至全国如此,则全国之大家庭不安,推理及之,全世界亦如此。由...等正觉,故称为佛。法是轨持义,所谓“教法、理法、行法、果法”能成无上正等正觉之轨道,故名为法。僧是和合义,有事和理和二义。事和,能见和同解,戒和同修,利和同均,意和同悦,口和,身和同住;理和,能证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670434.html
  • 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

    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。  7、印顺着,《成佛之道》,台北:正闻出版,1992。  8、印顺着,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,台北:正闻出版,1993。  9、印顺着,《之辩》,台北:正闻出版,1975。  10...《新唯识论》的宗旨  第三章 《新唯识论》融摄“唯识学”的问题探讨 29  第一节、《新唯识论》对于“唯识学”的修正 /29  一、从“识有境”到“境识同体”  二、从“功能差别”到“功能即实性” ...

    裴春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871139.html
  • 唯识与四缘十因之研究

    成唯识论云:  「有义,无漏有漏后起,非无漏后容起有漏,无漏五识非佛  无故」。  3.所缘缘:此缘有亲疏二种,若以八识来分配此缘之  亲疏,则七转识是共许,唯第八心品有三师辩说相异:  第一师谓第八识...现实之法也。但此现实诸法其  如何而有?又如何而?其本体之渊源若何?瞭底之真理为  何?乃成为一极大哑谜,亦即是一重大问题。因欲打破此哑  迷,解决此问题,故中外古今先贤名哲用尽心谋,玄想,创  建...

    雨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971202.html
  • 性广法师: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说。佛陀出生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中,在他成道以后,四十五年间大转法轮,整个过程大体平和、稳定,没有异教迫害、倾轧的严重问题,这应归功于佛陀“平和”的人格特质;而此一人格特质,...佛法中洞观的智慧与深彻的慈悲,青年学子们纵然只是浅尝一二,也能受惠无穷;而且佛陀的教法本来就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,只要讲授者如实运用得宜,绝对不会引起宗教、宗派上的对立,更不会让信仰者有威胁感或排斥心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673284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注16 牟宗三先生《佛性与般若》开头论般若经与智论时,即指出般  若经运用原始佛教之种种法数,来表示般若之,但它并不  去正面...  提要  本文旨在论证般若的两类表述模式,我们从龙树的诡辞论式说起  ,并认为佛教缘生无性的原则有必要采取存有论的论式。然而唯识和  如来藏两系统虽已开始转入存有论的层次中,却不曾一贯地为缘生  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
  • 【佛说大乘金刚经论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便证预流须陀洹果。悟二句意。依义修行。便证一来斯陀含果。悟三句意。依义修行。便证不来阿那含果。悟四句意。依义修行。便证阿罗汉果。此四句偈。大开诸佛道门。受持读诵。为人演说。能令闻者。悟佛知见。成佛无疑。是故...  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   后赵天竺僧佛图澄译 淨慧法師講述南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   開經偈   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外劫難遭遇。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 诸位法师、诸位居士: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476376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序分释义

    ,大家在六个方面要和敬共生,即“六和敬”。   ①身和敬,指同礼拜等之身业和敬,以达到身和同住。   ②口和敬,指同赞咏等之口业和敬,以达到口和。   ③意和敬,指同...为本经结集者阿难之自称。阿难,为梵文Qnanda音译“阿难陀”之略称,意译为欢喜、染。出生于迦毗罗卫国(梵Kapilavastu)刹帝利(梵k2atriya)种姓,为释尊之...

    王孺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978276.html